2021年春節以來,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再度出現較快速上漲,商品價格處于高位。
黑色板塊更為明顯,一季度螺紋鋼期貨結算均價達到4532元/噸,較2020年全年均價上漲了24.7%,處于螺紋鋼期貨2009年上市以來最高水平。滬鐵礦石期貨結算均價達到1062元/噸,較2020年全年均價上漲39.7%。

01 大宗商品為何漲價?
1.需求端
疫情防控逐漸向好,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經濟加速復蘇,經濟向好趨勢為大宗商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需求環境。
2.供給端
由于發達國家處于全球產業鏈下游,屬于需求方;而中低收入國家多數處于產業鏈上游,屬于供給方。目前新興經濟體疫苗接種和疫情防控均落后于發達國家,從而會導致經濟重啟階段不同,會在一段時間內形成供求兩端的錯配,從而直接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。
3.通脹預期
疫情期間各國大都采取了大規模刺激政策,向市場釋放了大量流動性,這使得通脹預期迅速升溫,而大宗商品是抗通脹的最佳標的。
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元持續疲軟,美元指數從20年3月高點103附近跌落至91以下,而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計價。

02 漲價可持續嗎?
2021年仍是國內產能投放的大年,下半年各基礎原材料生產企業均有投產計劃,利好供應,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或不可持續。
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提到:總的來看這是全球經濟逐漸復蘇、供需關系短期調整、流動性寬裕以及投資炒作等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,具有修復性和階段性特征。同時我們也看到,世界經濟復蘇仍不穩定,大宗商品供需兩端并沒有出現整體性、趨勢性變化,因此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。
此外,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、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在4月20日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回應稱,相關漲價因素多具有短期性和突發性。我們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。總體看,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制造業有影響,但是這種影響總體上還是可控的。
黃利斌稱,我國具有充足的宏觀調控政策空間和強大的國內市場潛力,制造業門類齊全、產能充沛、供給充裕,市場自我調整的適應性較強,有關部門也已經在采取措施加強保供穩價的工作。總體看,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制造業有影響,但是這種影響總體上還是可控的。

03 對鋼鐵行業有何影響?
大宗商品上漲引發連鎖反應,最終影響了整個消費市場,尤其是黑色有色產業,價格上升態勢明顯。
目前的鋼材價格,已經創下了過去11年來的新高,僅次于2009年最巔峰時期的價格。
除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,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影響。一方面,全球范圍內的鋼材資源是有限的,但是需求量卻在不斷的上漲。中國在疫情之后,建筑和基建項目大規模開啟,據國家發改委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發現,年內集中開工重大項目達10000個,總投資規模達44124.14億元。鋼材作為必需品必然是需求量猛增。
另一方面,鋼材除了內需供給之外,中國還是全世界的主要鋼鐵產品出口國,內需加上外供,導致整個鋼材市場需求量一直很大,最終導致鋼材價格持續走高。
此外,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30達到“碳達峰”,2060年實現“碳中和”的目標和環保壓力下的“限產減排政策”,導致市場對于產能縮緊預期提高,部分產業已經開始減產計劃。以鋼鐵行業為例,唐山等地區的限產措施,也一定程度上造成鋼鐵價格上漲。
有專家指出,由于供求的原因,現有的鋼材漲價不會導致鋼鐵市場出現太大的問題。長期來看,鋼鐵市場的供應還是非常穩定的,并且會調節到一個平衡的狀態,畢竟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。

方同舟控股以鋼鐵產業為主軸,上游延伸至焦煤產業及經營鐵礦石交易的國際貿易公司,下游至智能制造行業和房地產行業,并涉足產業金融、物流運輸等相關配套產業。完善的產業鏈,使得方同舟控股具備強大的抗風險能力,總體來講機遇大于挑戰。
一方面,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利好下屬國際貿易產業;另一方面,鋼鐵行業景氣度提升,有利于方同舟控股抓住鋼鐵市場復蘇的有利時機,實現產銷規模效益穩步提升、生產經營持續向好,進一步加強市場競爭優勢。
面對大宗商品變動趨勢,方同舟控股將進一步加大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力度,全局把控、協同作戰,努力消化上游原燃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,協同應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。同時,加強對大宗商品趨勢的研判,并結合現有的金融工具做好對沖,進一步穩定生產經營利潤。
在未來,方同舟控股將牢記使命,不斷發揮優勢,以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為己任,積極建設“新鋼鐵產業生態圈”,助力我國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戰略實現。





